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邊境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邊境





邊境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邊境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邊境



本週熱銷商品:





《新月》政論:從《人權論集》到《政治論文》(1929-1931)







國際私法實用:涉外民事案例研析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邊境》Toast to Ancestors



    我們同時屬於歐洲及亞洲,受西方和東方的浸潤,

    也和他們共同分享我們的豐富寶藏。--庫爾班.薩伊德




    一部關於南高加索三小國――亞賽拜然、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紀實作品

    卡普欽斯基的接班人,震撼西方世界的報導文學傑作

    開啟了一道通往舊世界,新國度的大門

    外高加索地區究竟是歐亞臍帶?還是世界邊境?

    一部充滿著豐富的人文故事,和歷史迴聲的迷人著作

    全球中文版獨家問世















      基督教與東正教與伊斯蘭教、歐洲與亞洲、西方與東方,外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亞美尼亞與亞賽拜然承載著種族、宗教、語言、文化上的混搭,一旦短暫的蘇聯高壓統治者消失,在當地蘊藏石油與天然氣的攪和下,千年的累積仇恨又從血液裡喚醒。沃伊切赫?古瑞茨基的《邊境》是嘗試想要理解該區甚至人類文明衝突的現代指南。--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全球化的時代,邊界(現實的與想像的)還存在嗎?當然存在,並且現實的邊界更加現實,想像的邊界更加想像。在我個人的旅遊經驗中,從沒有看過像高加索三小國之間這樣清楚、複雜又不斷移動的政治的、宗教的、經濟的、地理的邊界,版塊緊密相連,然而彼此間的鴻溝有時又顯得如此深刻,像無法完全癒合的傷痕。高加索是任何時代、任何種族的鏡子,認識高加索,也就是認知如何在歷史、政治與區域間定位我們自己。--尉任之



















    • 作者介紹





      沃伊切赫.古瑞茨基﹙Wojciech Gorecki﹚

      生於1970年,畢業於華沙大學新聞系、盧比令天主教大學歷史系,曾於2002-2007年間擔任巴庫波蘭大使館秘書長及顧問的工作,現居華沙,任職於馬雷克.卡爾普東方研究中心。已出版過《羅茲的淨化體驗》、《高加索星球》、《金羊毛的土地-前往喬治亞》等書。

      本書《邊境》(原名「向先人舉杯」)於2010年出版,已被翻譯成義大利文,並獲得「Giuseppe Mazzotti 」獎,廣獲注目,是已故的波蘭文學大師,卡普欽斯基的欽點接班人。







    • 譯者介紹







      粘肖晶



      輔仁大學英語系畢,1992年隨波蘭籍夫婿至波蘭南部定居。

      從事波蘭語翻譯有七、八年,內容涵括旅游、機械、廣告、食品、法院公文等,十分多樣。

      也從事口譯,曾著寬大的礦工服、橡膠鞋,頭頂礦燈幷背負著沉重的自救器在地下千米深處行走,爲代表團解說煤礦井下的狀况,記憶深刻。



















    邊境-目錄導覽說明





    • 獻書頁

      中文版序

      地圖

      引文

      前言

      第一部 亞賽拜然

      第二部 喬治亞和亞美尼亞

      第三部 薩達赫樓

      附錄 南高加索概述



















    中文版序



    ⊙沃伊切赫?古瑞茨基




    筆者提供台灣讀者的是關於高加索三國:亞賽拜然、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的報導,它們過去都屬於蘇聯。全球化影響?自然有關聯,但又非全然如此。波蘭的偉大旅行家和作家費迪南?安東尼?歐森多夫斯基(1876-1945年)曾於1925年出版的書中記載:「??在浪漫主義的現象中我發現了整體的人類心理特點,可說是自古以來即保存的整體信仰、風俗等,因此我眼中的地球就只存在著一個國家,由人所形成的國家。簡而言之,我們都屬人類。」這話看來想當然爾,但歐森多夫斯基所存在的時代中殖民主義盛行,所有文化皆平等的概念,並非普遍存在。



    歐森多夫斯基充滿人道精神和大眾思維的特性為里沙德?卡普希欽斯基承傳,此人於2007年辭世,為波蘭最著名的記者和全球新聞界傳奇(其著作在台灣亦由允晨文化出版社出版)。他是歷史的見證人,於50年代末報導了來自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包括戰爭、革命、政變在內最重要、也最具戲劇性的新聞。他自行創立了自我防衛法,並將之稱為「解除臉部武裝法」,也就是當他遭遇不妙情況,如被巡警攔住或為武裝土匪騷擾時,卡普希欽斯基就面帶微笑以對。



    他身無武器,與人溝通亦有障礙。那些陰鬱的臉孔剛開始還剛毅而不妥協,認為他「該不會是在嘲弄我們吧」,之後就被真誠的笑容改變,壓迫者僵硬的臉部肌肉逐漸放鬆,嚴肅的面容不再冷淡,臉部經過擠弄後終於形成相對應的半微笑。多了一張卸防的臉,另一個平和地被解除危險的人。卡普希欽斯基比任何都清楚這個世界的豐富和多樣性,然而他也明暸從人性最深層的角度來說,所有人都是一致的,歐洲人、非洲人或亞洲人的真誠笑容就是如此。



    我相信我所描述的高加索故事能引起台灣人的共鳴。因為正如高加索,台灣也處在東、西方的邊界。我有幸於2010年秋造訪此一美麗的島嶼,從北至南後北返的行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們的開放性,無論是對外人、外來文化甚或來自世界各地的新事物皆持此態度。曾數度有人向我搭訕,但態度是友善而非突兀地,他們問我從哪來?喜歡這兒嗎?直到今日我還對台北市政府附近高樓中的某巨大書店印象深刻,它結合了形體(包括數十、甚至上百種語言翻譯的巨量書籍和人潮)及專注和寧靜的氣氛(柔和的燈光及可持書獨處的角落)。這是我所曾見過的最絕妙書店,思及我的書也將在此陳列,讓我感到快樂。



    如果沒有翻譯粘肖晶女士、出版社負責人廖志峰先生和其他眾人及機構的協助,這一切就無法成就,在此衷心感謝!同時也必須感謝駐台北的華沙貿易辦事處,尤其是沃伊切赫?巴爾圖茲先生和馬雷克?維伊特柯先生的協助,而負責於海外推廣波蘭文學的波蘭書籍研究院亦不可被忽略,在此一併致謝。

















    故事有關亞賽拜然、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這三個前蘇聯國家,他們目前正致力於建立獨立的國家地位。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在幾世紀前曾為繁榮的王國,卻受環伺的強鄰所粉碎。亞賽拜然不曾以統一國家的形式存在( 除了1918-1920年這段時期之外),但在證明自身存在的權力時,往往樂於提到過去。
    亞賽拜然人、喬治亞人和亞美尼亞人大半都不懷疑他們屬於歐洲。
    我於上世紀九○年代初開始造訪這些地方,當時這地區被稱為外高加索(如今最常被稱為「南高加索」)。新興國家的誕生伴隨著戰爭、造反和政變,黑社會在此蓬勃發展,匪盜橫行而貧窮蔓延。後來簽訂了停戰協議,匪盜的財產受到合法化,國家的貨幣也得到強化,繼之而來的是脆弱的穩定期。當然,我們在觀察喬治亞於2008年時發生的慘劇時,可發現「歷史的終結」(註:杭亭頓的觀點)並未出現。
    我曾多次到過喬治亞和亞美尼亞,更在亞賽拜然住過五年,基於此因素和其它結構性的考量,我將亞賽拜然自成一篇,而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合成一篇另述。
    《邊境》可說是《高加索星球》這本書的延續,該書的焦點在北高加索,尤其是俄羅斯聯邦中的山地共和國。
    沃伊切赫?古瑞斯基
    ?
    「你自己到不了的」,克林提出警告,「出城後向南走,你會經過往洛克巴坦的第一和第二個出口,然後是往普塔的出口。一公里後出現一條往右轉的泥土路,我們就在這條路上見。」
    從市中心最好是走石油商大道,接著穿過百沃弗,此處的沙皇監獄仍開放著,史達林曾在此服監,之後前往斯伊霍沃。
    「巴庫郊區非常廣闊、景色如畫且充滿異國風」,半世紀前,瓦茨瓦夫.庫巴茨基(Wac3aw Kubacki)如此寫道。「堆疊、條編、修補;蘆葦稈、麥稈和棚屋;極端的宿營地,由鐵板、電線、破魚網、扯裂的袋子、紙箱、繩索和碎裂裝茶箱湊合成的整體。以「可用」廢棄物建成的七彩城市,自得自在。」
    這個世界四十年來,或者可說是四百年來一成不變,只有使用的材料改變,到處充斥著來自暴發戶的豪華領地及膨脹消費下產生的塑膠垃圾。貧民窟就堆擠在擁有吸引人的水療中心和私人沙灘的優雅旅館及飯店圍牆後面,那兒住著西方的石油從業人員,他們是鑽井平台、抽油站、油輪和油管方面的專家,他們在自己國內享受不起這樣的奢華生活。在亞賽拜然決定將石油輸往西方後,旅館及飯店業在近幾年間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名字大多取為:「巴巴多斯」、「拉瑪達」、「新月海灘」等。
    最後我們穿過旅館和貧民窟,就此離開巴庫。左方可見裏海,但無法到達岸邊,海岸被鉅大的產業所佔據,包括造船廠、煉油廠和一些共產主義高峰時期所建的工廠,現今已被現代化,但難以進行改造,將之拆除重建可能要容易些。在糾結的管路和生鏽的廢鐵堆中,廠房及大型集油槽間穿插著石棉瓦蓋的屋子,人們就在此生活。(類似的房子我曾在巴瓦罕和畢比埃伊巴特的老油田中見過,它們被閃著光澤的油池所圍繞,要走過必須鋪上木板,這些都是首波石油潮的遺留,就如同高爾基筆下的巴庫,地獄的樣貌應就是這樣了,就算給契訶夫百萬盧比,他也不願住在這兒。
    右側鐵道外點綴著戈布斯坦斯克的錐狀山峰,植被稀疏的草原上有稀疏的草、灌木、梗草,路邊放牧著白、灰、棕和黑色的綿羊群。
    土壤和其上生長的植物皆呈褐色,為太陽曬焦,佈滿灰塵。在庫拉河入海處的薩里揚努夫附近,顏色才明亮起來,而鮮綠色則得在三百公里外的伊朗邊境,屬亞熱帶的塔利什才見得到(至喬治亞邊界的距離為二倍,由埃拉特向西行,然後通過庫拉低地及小高加索山脈側邊),今天的目的地比較近,距巴庫二十多、至多三十公里。
    「喬









    編/譯者:粘肖晶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72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沃伊切赫.古瑞茨那瑪夏水晶店

      追蹤







    • 譯者:粘肖晶








    •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4/2/5








    • ISBN:978986579414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邊境





arrow
arrow

    jeffrec67r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